疫情期间,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成为公共场所追捧使用的“复工神器”。这一“硬核”防控设备可有效甄别疑似患者,它背后所蕴含的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不仅在疫情期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在助力政府实现数字化治理升级。
加速“非接触式”服务升级
物联网的本质是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疫情期间,与普通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便是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
在广东佛山,针对疫情防控体温检测痛点,广东电信及时响应佛山市禅城区、南海镇街等政府部门需求,快速部署热成像体温筛查设备,开展疫情智慧防控,减轻人员盯防压力。
在基础热成像测温技术之上,全国各地政府联合科技公司,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迅速研发出各类“硬核”智慧防疫设备并推广使用。无锡市是我国首个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当地集聚的物联网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涵盖关联芯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等全产业链条。
这些物联网相关企业积极配合政府,推出许多疫情防控应用产品。
除了测温设备,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打造出无线化、互联化、数字化的“基智能音箱防疫系统”,实现分区域、分场景、定时、定期、自动传达防控知识和防控要点,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将健康教育、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做到防控宣传“非接触、无死角”。
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疫情期间,在群众安心居家隔离、有序复工复产的前方,是身处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在负重前行。率先抵达核心区、全力以赴驰援、科技场景方案快速迭代……由生物安全柜、超低温冰箱等设备联结组成的物联网科技生态,成为抗击疫情一线医护科研工作者的安全保障。
物联网生物企业海尔生物医疗组织物流包车,调拨生物安全柜、超低温冰箱、血液冷藏箱等专用安全防护医疗设备,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生物安全保障和病毒样本超低温存储应用服务。
据介绍,将低温冷链核心科技与物联网融合创新,可应用于生物样本库、血液安全、疫苗接种安全等领域,创新智慧血液网、智慧疫苗网等场景科技生态。而病毒样本检测的重要安全防护设备——生物安全柜,通过人、设备、样本的互联互通,可实现“检测过程全掌控”和“紫外灭菌零接触”等智能化使用体验。
另一物联网生物企业宏诚创新科技团队研发的“医盘点·非接触式快速盘点系统”,包括两台便携式智能采集终端和若干智能标签,可用于盘点血液、试剂、检测样本、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等。
据介绍,该产品通过赋予每个标本唯一的芯片身份标识到“一物一码”,解决了医务工作者在盘点血液、试剂、设备等物品时可能存在的效率低、易出错、易交叉感染等问题,协助确保生物资源安全。
如今,生物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实验室问题,而是上升成为社会问题甚至国家安全问题。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必要,更是一种迫切。
打通物联网与生物行业的技术壁垒,则能让生物资源在“万物互联”时代里不再是“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