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曲折之后,由于有日本经济产业省做后盾等原因,东芝存储器最终以日本企业掌握一半以上表决权的框架达成出售协议。在曾经称霸全球的各大“日本存储器”企业纷纷败退的情况下,东芝存储器是最后的“堡垒”。东芝能否在复杂的股东构成下确保竞争力?其未来走向将决定包括材料和制造设备在内的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衰。
东芝存储器的经营今后由共出资2万亿日元的约10家企业联盟负责。由于牵扯到利害关系,很多观点担心能否迅速做出经营判断。
如果东芝存储器飘摇不定,日本半导体的未来可能也会衰落。包括制造设备和材料在内,这一产业的规模达到10万亿日元。其中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产能的东芝存储器四日市工厂的影响力非常大。
其他企业在日本国内的全部几十座半导体工厂加在一起的矽晶圆供给能力也不及四日市工厂。经济产业省提出“防止技术外流”就是因为该工厂是支撑整个相关产业的存在。
回顾日本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历史,随着1980年代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日本企业通过高效量产被称为“计算机产业粮食”的半导体实现了飞跃。1990年,半导体企业全球排行榜前十名的企业有6个是日本企业,NEC居首、东芝第2、日立制作所第4。甚至逼迫盟主美国英特尔退出了DRAM业务。但是,从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企业的优势逐渐被韩国和台湾企业所取代。
东芝存储器虽然幸存下来,但竞争环境今后将发生巨变。因为作为国策培养半导体产业的中国企业正在崛起。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投入2万亿日元资金建设巨大工厂的紫光集团。某证券分析师认为,“几年后存储器将进入中韩争夺战的状态”。在每年持续实施1万亿日元规模投资的三星电子与紫光集团展开竞争的情况下,东芝存储器能否在日本国内留下技术人员和生产基地,严峻的局面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