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在银行、医院和行政服务大厅,经常遇到憨态可掬的客服机器人“上岗就业”,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服务机器人艾娃就在这样的场景里广泛应用。通过将美学、色彩学、人体工学设计融入机械构造和智能科技,艾娃机器人在外观美与功能需求之间、技术实现和互动体验之间完美平衡,给用户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提供了美的享受。
设计有温情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这个行业,更多人以IT 的思维或技术性的思维,把机器人视为一种工具或设备。”神州云海公司总裁沈剑波说到。国外称机器人为Robot,这个用词更多是将之理解为一个机器设备,跟“人”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在机器后面加个“人”字,可见赋予了它更多人的属性,希望它有感知、有温情、有交互性。
富有温情的设计在艾娃的产品名字里就有体现。沈剑波解释称,艾娃的“艾”即AI。 一方面表达人工智能之意,通过搭载智慧大脑“AI 云脑”,在数据汇统、模型分析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配合智能系统,实现判断、逻辑分析、理解等方面的智力活动,体现它作为智能机器人的聪明和智慧。同时,AI 也蕴含“爱”的意思,通过外形设计、身高设计、色彩搭配及材料遴选,致力于呈现有爱、有温情的一面。
艾娃服务机器人整个身体的构成包括头部、躯干、灵活转动的小脚,还有两个憨态可掬的翅膀,身体曲线明显,腰部前端有条银白色腰线,给人轻盈灵动的视觉感受,看起来友善可爱,跟科幻电影里酷炫的机器人差距明显。
“我们常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交流在社交场合至关重要。”沈剑波表示,艾娃有两个大眼睛,眼睛周边配套有呼吸灯,在不同情况下灯光闪烁,像有人在与你进行目光交流。艾娃的两条胳膊设计得同样萌态十足,外形像企鹅翅膀,呈细长的椭圆形,可以缩起来也可以展开,当机器人跟人打招呼或者指引方向时,两条胳膊上下摆动,像个灵活的小胖子。“艾娃的胳膊没有可以弯曲的手臂和手掌,这样设计是出于应用上的考虑,避免握拳或者挥舞手臂的动作给人带来紧张感和压迫感。”
强调技术与艺术融合
工业设计强调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充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化艺术的融合性特点,考量产品形态美学的同时,更要考虑实用性能和产品所引起的环境效应,使它们达到协调和统一。“从细节上看,艾娃的设计达到了美和功能的平衡,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沈剑波总结说,艾娃服务机器人一直在寻求技术思维和客户感受之间平衡,美的外观与互动体验之间平衡。
一款产品从脑海里的创意,到形成设计图纸,再到打磨成产品进入市场应用,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反复调整和多次迭代,产品打磨的背后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艾娃机器人从诞生之初,就经历精益、专注、创新的精心打磨。
“我们希望经过细节上的更高要求和精心雕琢,让产品尽善尽美。”沈剑波回忆说,在早期设计阶段,公司内部对艾娃人型设计形态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当时形成两大派别。第一派认为艾娃是设备,外观呈现圆筒形状就可以。第二派认为艾娃服务于人类,外观应该具备人的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争论和探讨很多次,最终采取了折中办法:两个方案都进行设计及细化,精选出5 个方案再做深化设计,然后在公司内部及客户之间进行投票和调研,最终人形设计胜出。艾娃的手部关节是否采用可弯曲形态,当时也有争议,一派认为应该有手有关节要能扭动,另一派认为无须在形态上过于细化,侧重提升功能服务。”“艾娃的早期设计过程耗时三四个月,只为求证哪个形态最佳。”当时公司不仅挑选多家深圳业内知名设计机构PK,还拉上大客户一起探讨方案,根据客户喜好及行业属性完成最终机器人形态设计。
艾娃机器人的智能性靠的是搭载的智慧大脑“AI云脑”,同时形成AI 云脑核心壁垒,通过云、边、端AIoT 架构融合、连接海量智能终端,为不同行业场景应用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专属解决方案。
到今天为止,艾娃机器人搭载的行业应用案例有1835 个,服务人次超过2500 万。2019 年,艾娃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会庆典花车、央视快闪节目《我和我的祖国》等重要场合亮相。